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营养不良有什么表现

2023-09-06 来源:小胖丁资讯

营养不良有什么表现

一、营养不良的表现有什么

消瘦型营养不良

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之后,体重逐渐下降。

患儿主要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肤干燥、苍白、面部皮肤皱缩松弛、头发干枯,四肢可有挛缩。

皮下脂肪层消耗的顺序首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

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营养不良初期,身高不受影响,但随着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低于正常。

轻度营养不良时精神状态正常,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

合并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时,可有凹陷性浮肿、皮肤发亮,严重时可破溃、感染形成慢性溃疡。重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水肿型营养不良

蛋白质严重缺乏所致水肿型营养不良,又称恶性营养不良病(Kwashiorkor),可见于1~3岁幼儿。

由于水肿,不能以体重来评估其营养状况。水肿可由足背的轻微凹陷到全身性,常伴肝大,毛发稀疏,易脱落。

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

介于上述二型之间。

二、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1.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2.饮食习惯不良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3.疾病因素

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

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

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

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4.蛋白质吸收障碍

长期腹泻,慢性痢疾以及肠结核等在起病原因中占重要地位。这些疾患既影响食欲,又妨碍蛋白质的吸收。个别婴儿由于幽门痉挛或梗阻而致长期呕吐,或由于缺乏胰蛋白酶而不能利用食物中的蛋白质,也可发生水肿。

三、营养不良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治疗原发病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消耗性疾病如结核和心、肝、肾疾病。向家长宣传科学喂养知识,鼓励母乳喂养,适当添加辅食,及时断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等。

2.急救期的治疗

(1)抗感染营养不良和感染的关系密不可分,最常见的是患胃肠道、呼吸和/或皮肤感染,败血症也很多见。均需要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2)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在营养不良的急救治疗中,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的处理是特别重要,尤其在腹泻伴营养不良的小儿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液体的进入量以防发生心力衰竭。

②调整和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营养不良儿常严重缺钾,在尿量排出正常时,可给钾6~8mmol/(kg·d),至少维持5天。

同时也有钙、镁、锌和磷的缺乏,如不及时处理,当给予高热能,高张性的肠道外营养液时还会进一步恶化。

(3)营养支持在液体和电解质不平衡纠正后,营养不良的治疗取决于肠道吸收功能的损害程度,如果肠道吸收功能不良,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中心静脉营养或外周静脉营养。

前者保留时间长,输入的营养液浓度较高,而后者不能超过5天。肠道外营养液的成分和量应以维持儿童的液体需要为基础,一般100ml/(kg·d)。蛋白质一般2g/(kg·d)。

脂肪是热能的主要来源,可提供总热能的60%。在应用肠道外静脉营养时,应监测血清葡萄糖,每6小时一次,以防高血糖症发生。每周应随访肝功能。

3.恢复期治疗

(1)提供足量的热能和蛋白质在计算热能和蛋白质需要时,应按相应年龄的平均体重(或P50)计算,而不是小儿的实际体重。每公斤体重需要的热能和蛋白质再乘以理想体重即为每天的摄入量。

(2)食物的选择选择适合患儿消化能力和符合营养需要的食物,尽可能选择高蛋白高热能的食物,如乳制品和动物蛋白质如蛋、鱼、肉、禽和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

(3)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的功能药物治疗,给予各种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以助消化。

适当应用蛋白同化类固醇剂如苯丙酸诺龙,可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增进食欲,但在用药期间应供应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

4.并发症治疗

(1)低血糖尤其在消瘦型多见,一般在入院采完血后即可静注505葡萄糖10ml,予以治疗,以后在补液中可采用5%~10%的葡萄糖液。

(2)低体温严重消瘦型伴低体温死亡率高,主要由于热能不足引起。应注意环境温度(30~33℃),并用热水袋或其他方法保温(注意烫伤),同时监测体温,如需要可15分钟一次。

(3)贫血严重贫血如Hb<40g/L可输血,消瘦型一般为10~20ml/kg,浮肿型除因贫血出现虚脱或心衰外一般不输血。轻、中度贫血可用铁剂治疗,2~3mg/(kg·d),持续3个月。

四、营养不良的预防与饮食禁忌

1.加强营养指导

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者,应补以含优质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浆、鱼肉等),防止单纯以淀粉类食品、炼乳或麦乳精喂养。

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成分的正确搭配,适当供应肉、蛋、豆制品,补充足够的蔬菜。

2.积极防治疾病

预防传染病,消除病灶,矫治先天畸形等。

3.良好习惯

重视体格锻炼,纠正不良卫生及饮食习惯,饮食定时,保证充足睡眠。

营养不良的饮食注意

1、一度营养不良的人由于消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相近,治疗开始应维持原喂养食物,不急于添加,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根据患儿情况一周后再增加热卡与蛋白质食物。

2、二度营养不良的人消化能力较弱,待消化能力逐渐恢复,食欲好转的过程中,逐步较快地增加蛋白质类食物。注意盐的食量,防止水肿。

3、三度营养不良的人消化力很弱,并伴有其它合并症。应首先诊断原发病,待病情好转,以极少量,多餐维持酸碱平衡,然后逐渐调整膳食,补充蛋白质,使之逐步巩固营养素的摄入。

要避免孩子营养不良,最好办法是积极做好预防。婴儿在6-7个月内最好实行母乳喂养,按时增添辅食,做到饮食多样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同时,要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及胃肠疾患,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要避免孩子营养不良,最好办法是积极做好预防。

婴儿在6-7个月内最好实行母乳喂养,按时增添辅食,做到饮食多样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及胃肠疾患,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赢未来官网

儿童绘本

化纤与纺织技术版面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