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燕鸟宝宝怎么养的中央红军的重要长征出
2025-01-06 来源:小胖丁资讯
九堡在瑞金市最高峰铜钵山下,九堡河两边,阡陌纵横,其中古村,名扬赣南,坝溪、密溪的宋石明瓦与清砖飞檐,构成了一个个古村落,在一片片古建筑群里,繁衍生长着客家百姓。铜钵山、凤凰山曲径通幽,卵石道路,通向古村华屋绵绵,宗祠巍峨,大夫第宅,贡元牌垣。还有那方井、花床、铁树、石雕、木刻、飞檐、斗拱……横溢着曾经的峥嵘,泛映着往日的辉煌。自宋开村以来的繁荣村落,迄今仍不失它的气度与豪迈。 九堡,地名之考,源于一次次的邂逅。聪明的九堡人,为了掩盖那曾经的村族械斗历史,也为了更好的把九堡的山珍田产推广出去,创造了九堡有“九宝”的乡间传说。时光的流水褪尽昨天的韶华,岁月又给它烙上了无限的沧桑,旧日花园的老池塘里,那失了妩媚却青绿依然的荷叶还生长着它代代相传的大梦,以一抹青绿,在鲜活里泛着美丽,醉倒无数个前来探乡民风情的外客。
在古旧的巷道,依然有读书之声绕梁,燕鸟归候依然守侯在春天。这里有红军长征时的号角,还有红军泪别的挽留,一片浓情处,请不要无视地走过,被大山封存的记忆,一一展开,是感天动地的历史诉说。请不要平淡地谈论,只当作陈年旧事的追忆,这里有岁月变迁的吟诵。请用你的大智大慧去读懂千余年积淀的古道桑田变幻。置身其中,感发思乡幽情,随着它沉稳的呼吸而感受到大地的博大情怀,让灵魂放飞到一个高远无边的境界!九堡的古祠没有凤岗的九厅十八井,也没有瑞林下坝的森严华美,但是各呈风韵,让你的像机不停的捕捉到古色、红色、绿色的历史美韵和乡村美丽。
九堡,1958年为密溪、九堡等乡,1958年设九堡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设镇。九堡,相传最初叫“九宝”,说是因为这里有9种稀世珍宝:“山坑的芋子,慈坑的生姜,粪箕窝的九尾松,河坝里的甘蔗,铜钵山的方形竹子,黄渡村种植的红萝卜,崖刀石的花生,清溪村的晒烟,羊角岭下的红薯”等九种实物奇特而著名。后来,由于钟、刘两大姓氏经常发生械斗,所以各自修筑堡垒自保,而改名“九堡”。
从《瑞金地名志》里溯源,九堡镇名是因为辖区内的九堡公社,因九堡人民公社得名,则因为辖区内的九堡村。九堡村则是古代坝溪和羊角为主的片区名称。大约在一千二百年前,宋良弼从于都县箬坑迁此下宋开基建居,刘氏、钟氏后迁此建居,两姓人氏发展繁衍,不断产生田地纠纷。钟廷甫、钟廷玉从松燕迁到九堡河坝的西边建村开枝,以钟姓为主发展在九堡河西。刘孔贞从宁都县迁到九堡河东一个形似羊角的村场建村,刘氏开始聚集发展。两姓人口在九堡河两边发展迅速,双方因为客居关系和宗族关系在争夺水源的时候积怨很深,相互结堡互抗,这一片区整整建着九个碉堡,因此,下宋、松燕、羊角、坝溪等自然村片区被外面的人称为九堡区,九堡之名称,源于此。相传“九宝”为“九堡”目前尚无出处可考。此一片区依然有下宋村,迁此达68代的宋氏,被钟氏所取代,宋氏大部分因刘钟械斗,害怕被裹挟,大部分外迁。
九堡镇境内水域属贡江水系。全镇河溪34条,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2条,总流程675.6千米,河网密度0.76千米/平方千米。境内主要河流为九堡河,源出大柏地乡肖岭村,于山河村出大柏地乡境,入九堡镇环溪水库,经官仓、清溪、珠斗等村,过小陂入云石山陂下村,于大坝村安子上出境流入会昌西江镇境内,全长81.5千米。发达的水系,被雄奇的石螺岭锁着了。石螺岭是九堡的天然屏障,在它的脚下,九堡像个聚宝盆,聚风聚水,人丁兴旺,九堡人世世代代安详、宁静地生存与生活在其中。老街上残缺不全的卵石路,通向一条条幽深紧密的曲巷,也通往方口圆肚的古井、高大古朴的宗祠、半千高龄的铁树、五代共寝的花床、静卧屋角的铜钟、傩舞茶歌的戏台……
九堡在苏区时期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大后方,下宋村是红军第四后方医院,连接着与宁化前线、兴国前线和宁都前线的供给。红军长征时,九堡是留守红军的核心坚守区。大部分有伤在身的红军和妇女医务人员,也都是安置在九堡下宋村。这片红土地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地,红军诸多高级将领奋战在九堡,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里,从宁都、兴国、石城出发长征的红军,或多或少都在九堡进行过集结、休整、安排重伤员等。除路过集结、休整、除来自宁都、兴国、石城出发长征的红军路过九堡外,也有驻在九堡的红军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机构从九堡出发,开始长征,比如红军大学和彭杨步兵学校的干部团,就是在这里集结、休整、出发的,包括于都分校的彭杨步兵学校的干部和红军,也是来九堡进行长征出发前的集结、休整、补充、整顿等的红军长征出发准备工作。
如今,九堡传诵的“九宝”成了乡村振兴的九件宝,成了红都瑞金的特色品牌,也成了江西的乡村品牌,几乎所来到九堡的客人,都要随着季节“见识”九堡的这“九宝”,而几乎品尝过九堡的“九宝”之人,无人不称奇叫绝!并因此对这座曾经创造过历史辉煌的古镇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让九堡随着“九宝”闻名省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