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女性

隔代育儿小插曲热搜19亿人次吐槽老人带娃

2024-08-14 来源:小胖丁资讯

周末刷微博,看到了这样一条热搜:

不禁很好奇地点进去看一下到底有哪些,我稍微摘取一些和大家分享:

对孩子的吃穿特别上心,但对孩子的心理几乎完全漠视;

不停地告诉孩子家里穷,他们有多辛苦;

总说“孩子那么小,能听懂什么”,然后拼命给孩子贴标签,“不听话、不乖、胆小、爱哭”;

总用旧观念育儿,还特别骄傲地说,你看,你爸就是这么带大的,不挺好;

一边希望孩子独立,一边却拼命追着孩子喂饭

还有好多好多,我就不一一分享了。

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在2015年时发的文章《回国仅仅48小时,吐槽隔代育儿“七宗罪”》,当时真的憋屈的不行,可再看不惯,父母也说不听,于是就写了这么一篇带着情绪的吐槽文。

1

没人就该按照“我的”标准对孩子

虽然我们不和父母同住,但因为每次回国的经历,我一度觉得“隔代育儿”真的是无解的。

但最近几年我的想法完全改变了,而这个心结的打开来源于小D在中央公园的一次摔倒。

那年小D 3岁多,我带着她去公园骑滑板车,她被树枝绊倒,摔了个狗啃泥。我立马安抚,小D又哭又笑,流着鼻涕带着笑声。

一旁的板凳上,正好坐着两位老奶奶,看到这一幕忍不住也笑了。没想到,小D又开始了无法控制的大哭。

之后当然我做了复盘,帮助小D进行了情绪梳理。但这个小插曲,不禁让我想到了隔代育儿。

那一幕像极了我们每年回国,父母公婆要求小D在饭桌上表演,而小D不肯,涨红脸想哭的时候,父母公婆总会逗的更开心,完全不顾小D的心情,还总说,“小孩子懂啥啊”。

原来,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我们开始带出门,和社会接触,就会遇到一些也许没有恶意,但让人不舒服的对待孩子的表现。

家里的长辈,我们还能去沟通;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人,难道我们每次都拦下来进行教育吗?

这不可能的,但这就是社会啊。社会就是有多种多样,和我们认知甚至三观都不同的人。

原来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自己,没人是必须应该按照“我的”标准对待自己孩子的。

2

对事不对人

想明白这点后,我突然就释然了,其实长久以来所谓的“隔代育儿矛盾”,我们都陷入了“对人不对事”的陷阱。

老人带娃发生了一件事,我们觉得做的不够好,完全没必要就上升到“老人带娃”这个层面,只要解决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就好了。

前不久公号收到的一条留言求助,

换做前两年的自己,我肯定“刚”到底。而如今, 如果我是这位妈妈,我会这么做。

先和孩子聊聊这个问题。

今天舅公他们来家里玩,我看到你正在专心致志地搭乐高,外婆让你停下来,先要去叫人。你什么感受啊?

-- 询问感受,有时候真的是“我们”更介意

嗯,我看得出你当时有一点点不耐烦了,尽管都叫人了,但声音特别轻,显得非常没诚意。外婆为啥非要你叫人啊?

-- 指出孩子的情绪和问题所在,通过提问,帮助孩子换位思考

是啊,外婆希望我们可以懂礼貌,叫长辈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之一。那下次家里再来人,你正在玩玩具,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 情景演练,指向未来,提供更好的应对策略

下次如果你听到家里来人了,可以自己先主动停下来出去打招呼,然后告诉大家,你正在忙着搭玩具,待会再过来。

下次外婆突然叫你,把你吓到了,你可以好好地和外婆说,外婆,我正在很专心地搭积木,你下次轻轻地叫我,不然我会吓一跳的。

-- 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孩子应对的指导

孩子不会生活在真空里的,即使妈妈辞职在家带娃,自己贯彻所学的育儿理念,我们也无法避免孩子和其他成人、其他孩子的接触。

而家庭是社会的缩影,让孩子去接触不同家庭成员不一样的想法观念,这样也是在培养孩子适应多样性的能力。

3

做对孩子最有影响力的那个人

我反思过,当年会吐槽父母的育儿方式,说到底还是自己心理力量弱。

我本身妈妈的位置没坐稳,对自己越不自信,就越会害怕别人会“污染”小D。

所以啊,与其花时间精力去改变或者抱怨其他人,不如花时间让自己成为对孩子最有影响力的那个人。

大家千万不要误读了“最有影响力”这个词,不要觉得花最多时间在孩子身上,影响力就一定最大。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年轻时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我们肯定不是拼命盯着他说,喜欢我,不要看其他人,我是最好的。这样的方式谁都会烦。

孩子很简单直接的,我们越懂她,她越被看到,她就会和我们的联结越紧密。这和陪伴的时间长短没有绝对必然关系。

哪怕是忙碌的职场父母,也完全可以做到。相比老人,我们更有体力、脑洞更大、更可以和孩子平等地聊天和疯玩,自然孩子就会更愿意听我们说,愿意模仿我们。

我现在经常开玩笑说,父母们要有“正宫”心态,别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自乱阵脚。

父母自己不乱,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总能教的好;最怕的就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天天家里低气压,这才是对孩子成长最有毒的家庭环境。

4

没得选,也是一种选项

老人给力、队友配合、孩子天使、夫妻恩爱、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保养得当,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的生活。

但大概率,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只能拥有其中两三样。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的,别人眼里的光鲜亮丽,背后都是一地鸡毛。

而为了防止这一地鸡毛不至于真的变成“鸡窝”,我们都是在做选择。

在谈隔代育儿矛盾时,我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这是一道选择题。

当我们在吐槽头疼老一辈糟糕的育儿建议时,我们要明白,我们是可以选择自己亲力亲为带娃,而不用让老人家来帮忙的。

很多人看到这就会脱口而出,没得选啊,我们夫妻俩都必须上班,不然无法养家糊口;或者有人会说,我不想当全职妈妈/爸爸啊,不想和社会脱节。

当你说出上面这些话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做了选择。

这不是“没得选”,而是你的利益权衡已经做了倾斜。对于你们这个家庭目前的状态来说,赚钱或者个人成长比养育更重要。

这些没有对错,这是每个家庭的选择。但千万不要自欺欺人地说,这是没得选,这就是此刻你们的选择。

我身边就有两个朋友,休完产假都回归职场了,遇到了同样的麻烦事。

老人爱说脏话,孩子2、3岁也开始出口就是脏话。朋友A后悔了自己的选择,毅然决定辞职开始自己带娃;朋友B也头疼孩子的这个问题,但仍然决定继续上班。

朋友A说,这个触及到她底线了,她无法忍,哪怕耽误自己发展,也要回归家庭。

朋友B说,我做不到为了孩子“牺牲”自己,那我只能在这一点上睁一眼闭一眼,多看老人帮我们带娃的辛苦。

你看,一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我当年从职业发展上升期回归家庭做了三年全职妈妈,并且坚持不要老人来帮忙,我这样的选择就是害怕处理隔代育儿矛盾。

而这个选择背后的代价就是,最初的三年里,我严重缺觉,累到脱相,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害怕被这个社会淘汰。

人需要知足,知足的一点就是,每次做了选择后,多看自己“获得的”,而不是盯着“失去的”。

做人不能贪心的,想着啥“好处”都落到自己的头上,那是童话。

选择让老人带娃的职场父母,抓紧机会好好提升自己,做好职业规划,争取为这个小家庭打下更夯实的物质基础。

选择不要老人帮忙的全职父母,抓紧机会好好育儿,给孩子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人生就是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没人可以次次选对,但我们可以作出选择,然后不患得患失,把任何选择都“过对”。

千万不要已经在A跑道上了,不仅不全力以赴,还总对B跑道恋恋不舍,却还不切换跑道。

远离那些“隔代育儿矛盾”、“老一辈糟糕的育儿方法”这些刻板化的标签,而是发自内心地明白,每个人,包括你我,在育儿路上都会犯错。

有些事情,即使我们亲力亲为,结果未必就会更好;那么不妨看大局,而不是盯着那个“出错”的细节。

人生,首先要让自己舒服,不要总是用“纠结”和“患得患失”惩罚自己,我们的孩子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

杂志社征稿

中国设备工程期刊

美与时代官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