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育儿理念科学育儿绝不是盲目的崇尚
2024-08-14 来源:小胖丁资讯
最近有一则新闻,是个宝妈看了都会有说不出的难过。
因为某种原因,一位家长加入了“付费睡眠”培训模式,结果造成了三个月大孩子趴睡窒息而亡的悲剧。
评论下面一片悲愤。有指责黑心培训机构的不良市场行为,有悲痛这位母亲不得当的处理方式,但是说到底,这不是一个个体悲剧。
是一种让人唏嘘的群体现象和培训乱象。
企图越过婴幼儿自然的成长轨道,用过多的人为方式进行所谓“引导”,披着“早教成材”、“向欧美国家学习让孩子早日独立”的口号,进行“伪科学育儿”的错误育儿现象。
何为科学育儿?
从孕期保健、胎教、儿科疾病、幼儿保健、科学饮食、幼儿教育等,通过父母的学习,用现代丰富的医学常识、育儿保健方式、正确的成长教育等内容,为孩子提供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系列的科学的保健、保养、育儿科学护理。
科学是个很抽象的词语,解释起来也很抽象(上网搜索,可爱的度娘会瞬间让你知识量暴涨),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统一认知,科学的前提,是不过度的偏信,过度的偏信才是真正的迷信,是披着科学外衣的纸老虎。
错误的思维方式必然决定了会产生大量错误的行为。比如,偏信“欧美的一切育儿方式都先进于我们国内老一辈的育儿方式”。
哎,说到这里,我真的很想一声叹息。
现在社会里,总有一些人喜欢给自己渲染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智慧感。一切跟“老”字扯上关系的,都极度排斥和看不上。
可是问题是,就算看不上老一辈的东西,也并不会显得自己很高级啊,反而,会做出更蠢的事情。
如果新闻里的妈妈。
从人道主义来说,我们不应该抨击一个刚失去孩子的母亲,可是问题是,并不是这个无良的教育机构强迫任何人交付昂贵(这个昂贵是相对来说)的“睡眠费”,也不是他们剥夺了孩子的生命。首先作为一个母亲,在孩子出现趴睡剧烈持续的哭泣的情况下,即便极度慌张恐惧,是不是应该至少要把孩子抱起来看看,而不是“在线求助网友”?
我们并不知道孩子的妈妈是什么样性格背景的一位女士,但是至少,在事故发生网上呈现的过程来看,简单一句“两个小时后孩子身亡”可以看出,孩子不是即刻失去生命体征的,而是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的痛苦过程最后得不到有效的护理而离开这个世界的。
所以我想说,有时候科学育儿不是多么高大上的育儿培训,而是对常识的了解和学习,以及,正确的作为一个母亲该有的态度。
什么是常识?
在这个事故中,孩子三个月还不会翻身的情况下,让孩子单独趴着睡,容易“窒息”就是一种常识。
我们可以上网搜索下三个月婴儿趴睡窒息的死亡案例,虽然说不上触目惊心,但是也是能够看出,这种方式容易让孩子陷入危险之中。
孩子太小,有些孩子还不会用鼻子呼吸的情况下,同时不能够自主的翻动身体,对外界的“困境”产生即时的反应,父母是坚决不能单独让孩子趴着睡觉的。虽然趴着睡觉有利于孩子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发育,但是那是要在父母在侧实时陪护的情况下好吗!?孩子连抬头都不会,让他单独趴着睡,出现任何极端情况都是不可挽回的,做父母的心是有多大才能因为某些无良机构的一些理论言论,就让孩子陷于危险之中?
有个很讽刺的事情,就是事实上,美国儿科医生为了避免婴幼儿因为睡姿窒息的专业建议中,明确表示的是:仰睡。
以下是来自度娘资料的友好提示: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仰面平躺着睡觉才是宝宝睡觉的最安全姿势,因为仰睡能够有效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风险。2011年,美国1岁以前婴儿的死亡案例中,SIDS排名第3名。婴儿猝死症是1个月至1岁之间的婴儿最常见的死因。因此除非宝宝有特殊情况,一般都建议1岁以内的宝宝最好能够保持仰睡的姿势。
所以说,多读书,多看报,多了解事实常识,才是做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父母要学会用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来为孩子的成长去伪存真,要学会在他们成长的路上不断的主动学习,同时学会包容,接纳,以及自省。
什么叫去伪存真?
这个信息年代的社会,有很多来自“全球”的育儿信息,我们作为父母,虽不能读万卷书,但是至少有独立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事情,道听途说与偏听则信都会让小小的宝贝面对很多危险的事情。
比如,以前我家小宝三个月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生理上的小问题,我得到了一个“蛋清涂肚脐”的建议,据说还是很多人见证有效,这个时候我应该怎么做?事实上,我当时也是心急如焚的想要解决问题,但是孩子太小,理智和智商告诉我要谨慎,所以我就先在自己肚脐上涂了一下,结果是,非常不舒服,没几分钟,皮肤就红了。
我这充满了皱纹之美的中年妇女都给我整过敏了,三个月的孩子皮多嫩?果断删除这个所谓的“有效土方”信息。但是问题在于土方吗?显然不是,后来用茶油,很快解决问题。
所以问题不是在于是不是“老一辈的方法”,而是在于事实上是否是一个有效的,合理的,没有副作用和危险性的方法。
谁说的欧美的育儿方式就绝对先进?欧美人民的父母几千年前就知道什么是“科学”了?也是一代代发展过来的,同样都是地球上的人类,不存在“天生先进”的说法。
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哭声免疫法”。
说到这个,我真的要说一句,万恶的资本主义的毒瘤啊这是。坑了多少孩子?害了多少父母?究其结果,就是因为年轻的父母们一味的轻信“欧美育儿的独立性”和,并不想化花更多的时间来哄陪小婴儿。
先揭穿这个“哭声免疫能让孩子独立”这个大谎言。
哭声免疫法是谁发明的?有请度娘:
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影响了整整一代儿童。
看见没:当做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
把活生生的小宝宝当成一个莫得感情的机器?这是要毁灭人类的节奏吗?
你哭声免疫法免掉的是一个在母亲子宫里被温暖包裹了九个月,突然来到这个陌生世界,心中充满了惶恐、不安的小团子的安全感需求,免掉的是孩子对父母温暖怀抱的高度渴望,免掉的是在亲子关系高度亲密建设时间段的沟通和交付。
古人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个创始人自己从小受尽欺辱,童年充满了冷漠,因此造就了他其实不健康的心理,这样的人创立的没有感情程序的训练儿童的手段,居然还有人高度认同?
先不说别的,这个创始人用哭声免疫法带出来的几个孩子,没有一个是心理健康的,甚至还产生了各种厌世情绪,就这个居然还能被解读为“独立性和规律性”的培养正确方式?
成年人难过了、生病了、害怕了,都需要人陪伴,一个出生几天的小婴儿,凭什么要接受这种几近残酷的“被迫分离式育儿”?
不断有事实证明,哭声免疫法养大的孩子,极度没有安全感,小的时候分离焦虑症高于正常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不自信等等负面心理,孩子的一生,难道就要被这种毫无人性化的教养方式毁掉吗?
哭声免疫法说到底,有一部分父母并不是单纯的以“独立性”的目的角度来实践的,就是觉得希望用某种方式让孩子“听话”、“好带”一些罢了。
现在国际上其实已经在慢慢认可东方民族在婴幼儿早期的一些传统育儿方式,比如,母乳期的母婴同床。认为这样带出来的孩子更加有人性,重情感,能够在两岁以前,孩子高需求的时期得到更亲密的护理,同时母亲也能够得到更多的休息。虽然我们国家有些过去,在经济和科学人文发展滞后的时期,有过一些不足的传统,但是,社会的进步,一定是兼收并蓄的,而不是盲目执着的相信外国的方式一定比中国好。
做父母,其实不是技术活,而是一项极度需要走心的工作。这项工作,比任何工作都需要高度的职业操守,同时需要真正的爱和关怀。
说的简单点,就是,要愿意花时间。
即生,何不养?
养育养育,不只是吃喝拉撒睡。更多的是孩子的心理建设和情感培育。
一个小团子,要成长成一个如花一般灿烂的独立个体,这本身要付出的就是巨大的心力和时间。
任何捷径,以及任何不负责任不思考不学习的喂养方式,对孩子都没有好处。
要么就选择自私地过自己的人生,别急着生,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任何人生命的延续,也不是所谓的传宗接代的工具,他们需要被爱包容,才能在长大后,懂得去实现有爱的人生。
为人父母,就是要学着去负担起一个生命的重量。
科学育儿的第一步,用真心护理,用爱和情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