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怎样才能养好宝宝如何养出一个内心有安
2025-01-06 来源:小胖丁资讯
来源:【中国教育报】
安全感,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开始,它就时常被人提及。
对于孩子来说,爱与安全感是他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养分。
孩子唯有拥有满满安全感,才能够更加安心、更加自如地探索世界。
那么,如何给足孩子安全感呢?
除了父母情绪稳定、给予陪伴、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些真诚的爱意表达。
比如下面这三句话,记得要常说。
01
第一句:
“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在”
孩子探索世界之前,需要有安全感做保障。
教过孩子骑自行车的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
第一次学骑车时,孩子害怕摔倒,会要求爸爸妈妈一直扶着自行车的后座:
“爸爸,你要扶住我…...”
“不要害怕,我在后面护着你呢!”
得到大人的保证并确认大人会跟在后面之后,孩子的脚才敢离开地面,蹬上脚踏板。
这种“安心”和“有人会随时接住自己”的感觉,就是安全感,它给了孩子勇往直前的自信和勇气。
再比如:
父母第一次带孩子去公园玩,公园的草坪上摆放着适合孩子玩耍的各种新奇事物。
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去周围探险,孩子开心地跑去玩耍,偶尔跑回父母身边,接着又跑出去继续他们的游戏活动。
如果父母突然消失很久,孩子就会陷入焦虑,立马失去了玩耍的兴趣。
他们会一直在大人身边徘徊,不敢走远,他们害怕如果转过身,爸爸妈妈又会不见了。
在孩子幼时,他们会频繁地确认这一点。
这也就要求父母提供及时的安抚,并温柔地亲近孩子,需要和孩子分别时,不骗他,不趁他不注意偷偷溜掉;短暂地变换抚养人时,也能好好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离开,需要离开多久。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也要通过其他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你是他的依靠,你会一直陪伴着他。
有的家长常将孩子哭闹、黏人行为就等同于安全感缺乏,其实真正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面对他眼前的世界,是充满了不信任感的。
他们反复确认家长的存在,是不信任家长的存在;他们无法融入人际关系,是因为他们害怕受到伤害。
给足孩子安全感,实际上就是要让孩子信任我们。
如何做呢?当他们犯错、闯祸的时候,当他们遭遇困难、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们:“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在。”
这不是纵容孩子的过错,而是为孩子提供一股温暖和力量,陪伴他面对成长的挑战,让他知道:你愿意与他一起面对问题。
试想,在你惶恐不安的时候,如果身边的人反复告诉你:“别怕,我在”,会是多么的令人安心。
孩子也会从类似这样的话中,感受到家长为他兜底的勇气后,获取安全感。
02
第二句:
“在爸爸/妈妈面前,你可以哭,可以不坚强…”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几乎都听过父母说这样的话:
“再哭,我就把你扔这里!”
害怕被抛弃的孩子,努力收住眼泪;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没出息!”
被否定情绪的孩子,开始自我否定;
“哭解决不了问题,要坚强!”
孩子慢慢学会隐忍,再多的情绪都憋在心里。
这种回应的潜台词是:
“哭是会被嘲笑的,被批评的,表露脆弱就意味着不安全。”
它带给孩子尤其是一些敏感孩子诸多的羞耻与痛苦,久而久之,他们会回避某些情感,不管在家还是在外,总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非常害怕自己的感受被人攻击或者排斥。
《看见孩子》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
“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某些情绪(即对这些情绪感兴趣,因而不排斥),孩子就会知道,他们内心里的相应自我是安全的、可爱的、有价值的;
如果父母用抑制、惩罚、拒绝来回应孩子的某些情绪,或者试图改造它们,孩子就会明白,他们内心里的相应自我是危险的、不好的、不可爱的、超过了限度的。”
想要拥有稳稳的安全感,孩子感知到自己在心理上被支持、被看见、被理解很重要。
这就需要父母积极地关注孩子的感受,并接纳孩子的种种情绪,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静静地陪着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在我面前,你可以哭,我会陪着你。”
这种被爱、被接纳的感觉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不仅不会变脆弱,长大了更能学会真正的坚强。
孩子在家庭里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会小心翼翼地隐藏情绪,说明家庭对他来说是安全的。
03
第三句:
“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
一位年轻的朋友对我说:“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很生硬,双方都不太会表达爱。”
直到他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发现那些沉甸甸的、不曾诉说过的爱意。
朋友的经历,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其实无非就是两个字:被爱。
然而,在很多家庭里,太缺少一些爱的表达,至于很多孩子是不知道,父母因为他的存在本身而幸福和骄傲的,甚至有的父母日常言行表现出来的就是“不爱”。
有些家长希望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对孩子提出各种严苛的要求,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爱会很丰沛,表现不好时,爱就被撤回,变成嘲讽和批评。
家长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满足了我的要求,我就会爱你。
虽然这并不是家长的本意,但是当大人过于强调外在的标准,慢慢地,爱就变成以成就为条件了。
其结果是孩子们缺少真正的爱,找不到归属感,他们努力地追求完美,却无法掩盖内心的空虚,做不到完美时,又会引发强烈的羞愧感和绝望感。
但父母对孩子的意义恰恰完全相反:我永远爱你,无论你优秀与否。
言语的表达,或许略显苍白,但也不可或缺。
当孩子遇到困难:“别怕,我们在你身后支持你!”
当孩子犯错了:“做错了事情好好改正即可,这并不会影响我对你的爱。”
当孩子成功了:“我爱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爱要大声说出来,要让孩子感受到,一句句爱的言语聚集在一起,让孩子感受爱与温暖。
这样的话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它不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溺爱,而是一种托底的力量,让孩子成长中遭遇再大的困难都能守住心理防线,这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
从小感受到这样的爱,会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可以安心做自己。
文章的最后,分享美国畅销童书作家托德·帕尔的一首诗,我相信,这些简单的话语,是每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都渴望听到的:
《我爱你》
作者:「美」托德·帕尔
我爱傻傻的你,也爱伤心的你。
我爱胆小的你,也爱勇敢的你。
我爱不在我身边的你,也爱依偎在我身边的你。
我爱睡着的你,也爱不愿睡觉的你。
我爱和我们一起跳舞的你,也爱和我一起散步的你。
我爱病中的你,也爱健康的你。
我爱给我很多亲亲的你,也爱要我抱抱的你。
我爱与别人分享的你,也爱害羞的你。
我爱跟我玩捉迷藏的你,也爱结交新朋友的你。
我爱臭臭的你,也爱洗白白的你。
我爱和我一起做饭的你,也爱和我一起享受美食的你。
我爱蹒跚学步的你,也爱坐在手推车里的你。
最重要的是,我爱的就是你原原本本的样子。
本文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
责任编辑|赵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