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田镇电器维修龙南唱响安居就业健康扶贫三
2024-08-14 来源:小胖丁资讯
安居扶贫“挪穷窝”,就业扶贫“断穷路”,健康扶贫“除穷根”。近年来,龙南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下足绣花功夫,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通过解决贫困群众最关注的安居、就业、健康等方面问题破除脱贫攻坚瓶颈。
截至2019年底累计实现脱贫7172户25646人,22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1%,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节节攀升。
“梯度安置”出妙招安居扶贫“挪穷窝”
“搬进这里,光线更好,水也不用自己去挑了,也有了水冲厕所,住得很宽敞,每个月能领养老金108块,低保也有400多块,国家政策真是顶好。”每逢新家里来了客人,家住龙南市临塘乡大屋村集中安置保障房的贫困户廖曼娣都笑得合不拢嘴。安居扶贫的好政策不仅让廖曼娣挪了穷窝、住上了新房,还有了幸福安乐的晚年生活。
图为搬迁扶贫进城进园“新圳花苑”项目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龙南市全力推进安居扶贫,探索市、乡、村“三级”梯度安置模式,在市区建设了“金塘花苑”“新圳花苑”2个大型集中安置点,让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进城、进园;在乡镇中心区域建设了43个乡镇移民安置点,让想在农村发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进圩镇、进中心村;针对完全无能力建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交钥匙工程,建设了741套农村安居房,让贫困群众“居者有其屋”,让许多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都得以解决。
廖曼娣就是其中一位。2年前,73岁的廖曼娣住在临河的土坯房里,房屋阴暗潮湿,隐患重重。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她搬进了宽敞明亮、家电齐全的村集中安置保障房。
在龙南移民搬迁扶贫进城进园安置点,搬迁户高兴地指认着通过申请摇号购得的安居房
截止目前,全市“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552人,基本解决了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此外,针对农村“老人住老房”不良现象,联合多部门开展百日攻坚行动,采取劝导子女自行修缮加固和接老人住安全房等方式,逐步解决全市“老人住老房”问题,消除致贫、漏评风险,众多贫困群众像廖曼娣一样实现了“安居梦”。
“造血工程”见成效就业扶贫“断穷路”
每天一大早,龙南市杨村镇车田村53岁的贫困户叶淑清就来到村委的车田扶贫车间,开始“上班族”的一天。叶淑清自幼肢体有残疾,年长后又身患疾病,只能做些轻便的家务农活,长期以来靠政府的低保度日。该镇把就业扶贫车间办到了村头,闲赋在家多年的叶淑清兴致勃勃报了名,成为了扶贫车间的特殊员工。
就业托起贫困群众脱贫梦想
近年来,杨村镇以“扶贫不养懒汉”为导向,采取“村委会+结对帮扶单位+贫困户”的模式,在全镇建起了13个脱贫车间,以车间定点加工和外发家庭式加工的灵活方式,激励引导困难群众积极就业,让大批无工可做的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结合精神扶贫扶贫先扶志、输血不如造血的理念,我们鼓励贫困户用自身的努力‘断穷根’,在实现脱贫致富上下了‘狠功夫’。”杨村镇扶贫办副主任肖雅琪介绍说,“目前,就业扶贫车间让贫困户人均年增收了近6000元,同时也为村级集体年收入增加了5万以上,实现户村经济双双增长、摘帽脱贫的效应。”
就业托起贫困群众脱贫梦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脱贫最有效的法宝。近年来,龙南市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按照“企业带动、车间促动、专岗兜底”的思路,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在乡、村建设了33个村级扶贫车间,帮扶贫困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并积极整合乡村公路养护、农村保洁、山林防护、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扶贫专岗,安置了2557名贫困群众就业。
“四道保障”成靠山健康扶贫“除穷根”
“住院结算省时省力,既不用到处盖章签字,开证明,个人承担部分也越来越少了。”刚刚拿到出院结算明细,龙南市渡江镇象塘村村民钟汉雄非常激动,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几天,他最担心的是欠下巨额医疗费用,看到3000多元的帐单彻底放心了。结算明细上分列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补充保险、民政补助和个人自付费用等项目,简单明了。
在龙南市医保局及该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贫困人员补充险、民政医疗救助综合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办事,有效解决了群众报账“反复找,多头跑”问题,真正实现了贫困人员四道医疗保障线“一站式”同步结算,极大地方便了贫困人员报账、提高了工作效率。
60岁的桃江乡清源村贫困户刘有成享受到了健康扶贫的甜头。他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过去经常花30分种的路程到圩镇看病买药,如今乡卫生院医生王修珍与他结成对子以来,经常上门检查开药,为他制定诊治方案,建立健康档案。老刘高兴地说:“我有了随叫随到的‘家庭医生’,看病不再难了。”
近年来,龙南市通过实施精准健康扶贫工程,为贫困人口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的“四道医疗保障线”及“一站式”同步结算方式,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有效解决了群众报账“反复找,多头跑”问题。
同时,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80个,切实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傅亮、章权、廖翠霞供图)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