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

陈屋大车电器维修湛江探索路径应对停车难

2024-08-14 来源:小胖丁资讯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停车难”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湛江也一直在探索有效的路径。

1月27日,位于赤坎区九二一路与大德路中间的智能立体机械停车楼正在进行调试,预计将在本月底完工。 记者 刘冀城 摄

代表、委员连连发声

每年“两会”期间,“停车难”问题,都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他们聚焦城市停车问题,走访调研、发挥优势、锦囊献计,为缓解城市停车难支招,助力城市发展。

为了尽快解决城区停车难的问题,近两年来,市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尽快规划建设我市市区主要区域地下公共停车场的建议》《关于尽快建设湛江市智能停车系统的建议》《关于建设城市精准智慧共享停车管理系统的建议》等一批可操作性极强的提案建议。

2019年,市人大代表骆小英、蒋建辉、梁世恒等先后与其他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强市区停车场(停车位)建设和管理的议案》《关于规范城区车辆停放行为,切实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议案》《关于加快市区停车场建设,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议案》等。当年,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将几位代表的议案合并为《关于加强市区停车场(停车位)建设和管理的议案》,并作为当年的重点议案办理。

这两年来,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通过举行人大代表论坛、专题询问等形式,持续关注停车难问题,推动相关建设工作落地见效。

出台相关指导性政策意见

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市区停车场(停车位)建设和管理的议案办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无疑是为如何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指明了方向。

《方案》提到,要充分挖掘旧城区停车潜力,研究确定近期可开发利用作为永久或临时公共停车场的地块位置、规模、建设方式及项目资金来源,可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地面生态停车场、地面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楼顶停车场等多种形式停车场,解决最为突出的老城区停车难问题。鼓励新建学校利用运动场建立地下公共停车场和学生接送临时停车点,以及寒暑假对外开放停车场,提高学校停车场利用率。根据区位、设施条件等推行差别化停车收费,避免由于收费标准较高而影响现有大型商场、写字楼、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建停车场利用率。通过降低地下停车收费、提高路内停车收费、加强路边违停处罚、逐步取消路内停车等多种方式,引导地上停车向地下停车转变。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实施智慧停车基础建设和信息建设,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车位信息网络数据,推动智慧停车发展。

2019年市政府批准实施《湛江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该规划布局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129处,停车泊位约2.6万个;规划布局中心城区路内停车泊位路段62条,泊位约2800个。推进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为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推进智慧交通、智慧生活应用体系的建设,保障湛江市城区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将整合湛江市现状路内停车泊位资源,建设停车泊位管理的数据平台,对路内停车泊位进行智能化改造,采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数据平台了解附近停车泊位的数据,预约和使用附近的停车泊位、停车缴费。今后还将各类停车场、共享停车泊位纳入智能化系统,为智慧湛江城市建设提供停车大数据支撑。鼓励超配、加建、平改立停车场在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城中村建设、新区开发中,确保满足住宅、商业停车的刚性需求,鼓励超配建设,并要求建设单位按照规划人口、建筑面积配建公共停车泊位,与建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规划核实、同步交付使用。同时,坚持“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开源挖潜,缓解城区停车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停车问题,从停车设施的规划、供地、建设、出行引导及控制、停车管理策略和收费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为市民出行和交通秩序管理提供保障。

特别是在停车资源供给方面进一步增加,近两年来市区提供4宗共计227亩的储备土地建设临时生态停车场,目前,体育北路、椹川大道南、椹川西五路等3个临时生态停车场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可提供停车泊位1216个;积极推进出让土地配建公共停车位工作,已完成金园路、金康路2宗共计12601平方米的地产项目配建,均为开发商出资建设,无偿交由政府管理使用。

公共停车场建设及立体扩容改造正在加快建设,市三十二中地下停车场已投入使用,市二十九中地下停车场已完成土建部分,九二一路立体机械停车楼即将建设完成,赤坎、霞山体育场地下停车场建设完成了初步规划设计,上述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提供1685个地面泊位和60个立体泊位。

路内停车泊位得到优化,2020年底已清除御海路的君临海岸小区和绿民路万豪世家小区、中英文幼儿园及龙潮东路等周边路段120个对交通影响较大的路内停车泊位,取消市区东园路、海景路等14个路段共计689个日间停车泊位,将东园路、海景路、海昌路、海昌北横路日间停车泊位调整为夜间停放泊位,着手清理陈屋港三巷、逸仙横路等路段191个路内临时占道停车泊位。

市区临时占道停车智能化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截至去年底,1600个地磁感应车辆检测器安装完毕,在广州湾大道霞山段和江南世家安装的95个卧式低位视频设备,实现了车位现场无人值守、车位全智能化管理的预期效果。

市交警部门介绍,为了增强市民社会共同责任意识,带动文明交通水平整体提升,交警部门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号召市民文明出行、文明驾驶。目前,《湛江市城市停车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城市停车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等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各项停车场增建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市区停车系统有望进一步得到改善。

关于停车位的问题,我们在2020年看到了身边的变化,同时在连年两会上也听到了新的声音,这些办法如何落地?能不能在2021年切实缓解我们停车难的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期待2021年的更多变化。

责任编辑:吴文静 审核:詹亚旺

三年间,全市完成389台生物质锅炉整治、6台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禁燃区内高污染燃料锅炉基本被整治或淘汰;完成312家“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完成钢铁行业6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

生态环境、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大柴油货车专项整治力度,对未达标车辆及黑烟车予以处罚,建成3个机动车遥感监测点位,严控冒黑烟柴油车。与此同时,加强对挖掘机、叉车等冒黑烟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全市公交电动化比例达到81.39%。

挥发性有机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攻坚战中,我市全面完成29家省、市重点监管企业“一企一策”综合整治任务,完成169家重点监管企业销号式整治任务,实施VOCs排放总量控制,严控新增排放量。2020年,我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相对于2015年减排1.08万吨。

大气治理成效明显。2018-2020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省前三名。收官之年,蓝天保卫战的成绩更加亮眼,AQI达标率为96.7%,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保持全面达标。PM2.5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为“十三五”时期最好水平。“湛江蓝”成为新常态,“洗肺之城”实至名归。

打赢碧水攻坚战

鹤地银湖,碧波荡漾;九洲江水,鱼翔浅底。大水缸、母亲河的水质从劣到优,离不开“治水”工作持续有力推进。

三年来,我市继续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鹤地水库经过多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的积累,水体保持总体优良,确保市民可以喝上“放心水”。

九洲江排里国考断面是全省重点攻坚断面之一,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开展整治,组织督导组驻点督导,以“钉钉子”精神解决一个个难题。

责任编辑:徐卫民 审核:詹亚旺

面对多年不遇的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廉江市加快补齐污染防治设施短板,倒排工期,全力推进城西污水厂、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整治禽畜养殖污染。九洲江排里国考断面水质连续2年达标,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肩负起治水责任,奋力攻坚。2020年我市排里、黄坡、渠首、南渡河桥、雷州青年运河赤坎水厂(塘口取水口)等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没有劣V类水。

“湛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里有好吃的白切鸡、炭烧生蚝……欢迎您来这里!”某短视频平台主播小林,此刻正在绿塘公园里向着镜头的粉丝大力介绍湛江,她身后就是那条曾经“又黑又臭”的绿塘河。

“这条河曾经让人闻之色变,绕道而行,如今经过治理后河水清澈,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了我们这些网红直播的最佳外景之一……”小林开始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说起绿塘河的“故事”。

城市黑臭水体,是城市的“伤疤”,也是市民的“心病”。自2019年以来,已投入19.68亿元开展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经国家核查组认定,我市主城区28段黑臭水体已消除黑臭16段、基本消除黑臭10段,消除黑臭比例为92.8%,超过国家考核要求,完成阶段性整治任务。绿塘河等以往群众投诉最多的河渠,如今在治理后迎来了新变化。

为推动近岸海域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升级,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近岸海域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工作指引,同时制定高位池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指引,组织溯源排查水产养殖户3000多户、面积达60万亩,摸清全市入海排污口底数,定期开展20个重点入海排污口和19条入海河流监测预警,整治超标入海排污口9个。2020年完成了全市近岸海域高位池水产养殖面积三分之一的整治,推动我市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金沙湾海水浴场成功入选为广东省十大美丽海滩,进一步提升我市海湾生态城市的魅力。

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12140个自然村中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82.52%,污水治理率达到49.08%,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实现新增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30.5万吨/日;完成11个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1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实现新增县级以上城市污水管网154.986公里和新增镇级污水管网630.259公里;改造城镇老旧污水管网27.873公里;建成吴川、雷州、徐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多个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项目,新增危废处理能力40多万吨/年。

责任编辑:徐卫民 审核:詹亚旺

既上项目又降排放

随着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和扩大生产能力,在此背景下,我市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底线,做到“产业要兴,环保先行”。既全力推动项目通过环评审批,又指导项目提升环保标准,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一边上重大项目,一边降能耗排放,成为我市工业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市生态环境部门严格把关,指导、督促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实现工业绿色化循环化升级改造。

各大企业切实担起环保职责。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在建设之初,投入环保资金就高达64亿元,平均每吨钢的环保投入高达720元,采用行业最先进的116项环保技术,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钢铁企业。尔后,宝钢湛江钢铁公司追加投入2亿多元应用更先进的治污技术,对全厂工业废水实施深度治理和循环使用,成为全国首家实现废水零排放的大型钢铁企业。一、二号高炉系统在执行大气特别排放标准的基础上,继续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项目23项,涉及总投资约16亿元。三号高炉系统工程设计之初就提前按照超低排放征求意见稿进行设计建设,超低排放部分工程计划投资22亿元。

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采用源头清洁生产工艺,发挥规模效应和一体化优势,实行热源综合利用,充分考虑回收低品位热能,炼油综合能耗、炼油单因能耗、乙烯单位产品能耗均符合国家限额标准,全厂环保总投资高达36.88亿元,采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最严格的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污染物外排量相较于环评阶段明显减少。

在建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也致力于打造成节能环保的标杆工程,拟采用更高的技术指标,其废水排放量预期比原计划减少85%以上。

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但污染防治永远在路上。我市将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持续治理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补齐近岸海域污染、农村污水治理等短板,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为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环境支撑和生态保障。

责任编辑:徐卫民 审核:詹亚旺

楚天法治官网

名师在线官网

科学与财富官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