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育儿法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这些
2024-08-14 来源:小胖丁资讯
最近很多人在感叹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尤其是哪吒那句:“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点燃所有人。
有人说,这部动画给了他无形的力量。
有人说,自己就是敖丙。
有人说,从此要做哪吒,做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这些话关是听着就已经心潮澎湃,也许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哪吒,只是在这一刻被照亮。
哪吒是我们熟知的传说故事,它是遥远的,然而这次改编后的呈现,让我们感觉离它很近很近,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少年。
尤其是哪吒和敖丙不同的成长环境,一时间把我们代入到了父母的角色里。
01
哪吒的天命本是“灵珠”转世,却因太乙真人的大意,被申公豹偷梁换柱,变成了“魔王”。
所以哪吒从一出世就被人所惧,陈塘关的百姓无论大人小孩都不待见他。哪吒小时候,渴望朋友,希望能融入大家,得到的却是其他孩子的唾弃,冲他扔东西,骂他是妖。
虽然哪吒的父母爱他,但也害怕他闯祸,只能把他看管起来,不让出门。
被百姓恐惧,认为是祸害人间的妖孽;不被父母信任;似乎从哪吒一出生,周围的人都在告诉他是一个大坏人。即使哪吒从妖怪手里救了人,也被污蔑成抢夺孩子的妖。
那一刻,哪吒的感受就像申公豹说的一样:“外界的成见真的如一座大山”,不可逾越。所以哪吒索性就按照他们说的样子,当一个魔王,开始吓唬百姓,捉弄小孩,把陈塘关搅合的鸡飞狗跳。
哪吒“坏孩子”的标签,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给孩子的评价“你太笨了”“坏孩子”“不机灵”。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对孩子说的这些话,都是一种心理暗示,影响着孩子对于自我的评价和认知。
我们都知道卡耐基是个大作家,却不知道卡耐基的童年和哪吒相似。卡耐基的父亲在向继母介绍他时用了“全社区最坏的男孩”来形容他。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继母却微笑着走到他面前,用手轻轻抚摸他的头说:“你错了,他不是全社区最坏而是最聪明的男孩,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
继母来之前,卡耐基没有得到过任何人赞扬他聪明。卡耐基有一个愿望,就是当一个作家。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告诉他: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在继母的鼓励和暗示下,卡耐基的潜力被激发,他最终成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管是哪吒还是卡耐基的故事,都让我们看到一个结果:积极的暗示会让孩子成长为你期待的样子。
02
相比哪吒的唏嘘,我更心疼敖丙的孤独。敖丙虽是“灵珠”转世,却从一出生就背负着整个龙族和师傅申公豹的厚望。
敖丙是龙王的儿子,为了改变龙族被镇压在黑暗炼狱的命运,龙王和申公豹密谋达成了交易,即用“灵珠”投胎为龙王儿子(敖丙)。龙王依靠敖丙来拯救整个龙族,飞升天庭,而申公豹借此从妖变仙。
所以敖丙的出生就是为了帮助他们两人达成心愿。他没有朋友,也不快乐,每天只有父亲使命的叮嘱和学习修炼。
不同于哪吒,虽然被百姓嫌弃,但至少父母和师傅对他是疼爱的。母亲繁忙中会抽出空闲陪哪吒踢毽子,玩游戏;父亲嘴上不说爱都在心里,更是为了安慰哪吒说违心话,骗哪吒是灵珠转世,能造福百姓。师傅太乙也仁慈心善,对他温暖呵护。
对比之下,敖丙的成长里并没有获得过任何温暖,他背负的只有夙愿。这一层层包袱,压的他失去原本属于“灵珠”的灵气,找不到自我。
对孩子寄予厚望,也是多少父母的期许。“全村人的希望”“全家人的希望”“扬眉吐气”“面子”...这些种种的期许,也压在孩子身上喘不过气,失去自我的方向。就像《无声告白》里的莉迪亚为了爱母亲满足母亲当医生的愿望,她掩藏起了真实的自己,不尽地啃下自己厌恶的医学专业,最终以自杀告终。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无声告白》里的话,它告诉我们:孩子有属于自己选择的权利,爱是自由,而非绑架。
03
抛开传说,哪吒和敖丙就是普通孩子的成长故事。只是透过这部影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成长在不同家庭环境里孩子的不同。
哪吒是魔王降世,骨子里有恶,虽是“坏孩子”,但他拥有爱,被人爱,心中也有爱。敖丙虽是灵珠转世,天性里有善,可他成长在一个没有爱和包容的环境里,险些为“魔”。
哪吒说“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这句话很燃,但我想说,是魔是仙,除了自己说了算,还有父母。
因为,每一个成长在父母偏见和约束下的孩子,都是孤独少年。